11月3日,UT斯达康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表现得更为尴尬:净亏损4亿美元。除了大量裁员之外,有UT斯达康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UT斯达康的上海研究所以及杭州手机事业部的wifi部门已经被卖掉,一种说法是买家是华人孙景春创办的手机设计公司赛龙公司(cellon),另一种说法是卖给了赛龙与中国电子的合资公司中电赛龙。
3G:做还是不做
在裁员行动基本结束后,UT斯达康高层仍然没有就公司的下一步发展作出指示和解释。或许对于陆鸿亮和吴鹰来说,缺少的并不是直面问题的勇气,关键是,对眼下处在十字路口的UT斯达康今后的发展方向,短时间内作出选择是艰难的。
“公司在2002年就已经意识到公司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中国市场和小灵通,并开始了一系列多元化扩张。”陆鸿亮这样回忆。
从2003年到2005年,UT斯达康开展了一系列转型尝试,包括加大在日本等国际市场发展宽带、窄带以及接入产品,通过相继收购韩国现代系统通信公司、加拿大Telos技术公司以及Audiovox通信公司(ACC)的手机终端业务,UT斯达康力图扩充小灵通以外的多种产品线,并把目光盯上了3G,除了WCDMA之外,CDMA2000以及TD-SCDMA都成为UT斯达康产品线的一部分。
到今年年初,UT把组织结构调整为宽带、无线和终端三个事业部,UT斯达康的转型战略基本成型。
但这一过程却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而备受拷问。吴鹰在第一次裁员结束后的员工大会上曾把小灵通、QBOX以及WCDMA作为发展重点,仅仅5个月之后,陆鸿亮又对员工表示,“3G这个方向与之前想象的有区别”。而实际上,公司对未来发展方向从来都不是十分确定。
据一位在UT斯达康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介绍,UT斯达康当年还专门成立了陆鸿亮、吴鹰、前中国首席运营官周韶宁以及首席技术官黄小庆为首的3G小组,每周都会讨论3G的市场状况和进展。
但在这次重组行动中,曾经被UT斯达康投入重金并寄予厚望的3G部门被推到了备受争议的旋涡中心。虽然陆鸿亮已经在员工大会上指出了WCDMA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以及未来3G可能面对的巨大竞争,但记者了解到的裁员结果是3G部门仍然被部分保留了下来。“公司在3G上投入那么大,不是说不做就不做的。”不止一位UT斯达康员工对记者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