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国企的救赎

   2023-02-10 互联网5180


  领导者尽可能把一切都扛起来,要定方向、做决策、指点江山;也要直接开拓市场、“上阵杀敌”。既有“皇帝”的权威,更兼“将军”的勇猛,事必躬亲、日理万机;而中层干部则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成为领导人的传声筒和办事员,失去对上的决策建议能力,习惯于躲在主动的责任背后,简单机械地被动执行指派的任务。如此循环,越发导致管理团队的封闭和低能,领导人对团队不信任,或高处不胜寒,或孤芳自赏。决策权高度集中,决策视野高度萎缩,不但增大了决策失误的机率,而且降低了策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这就形成一个怪圈:国有企业要做好,就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但领导者个人太突出,又容易让企业产生依赖症,兴亡系于一人。

  如何才能长治久安?谁来接班?

  对国有企业来说,核心人才的选拔权实际上是在上级手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建议国有企业不如采取“组织接班”的方式,建立机制,培养“集体接班人”。从管理入手,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拉到战场上,给明确的目标,宽泛的责任,以及足够的权利。

  其一,通过有效的目标管理,真正激活中层干部队伍,使之明确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不做就是失职;其二,实现目标的压力和动力会使责任人开动脑筋,创造性地提出建议或提出解决方案,想不出办法就近乎失职;其三,通过明确的指标考核进行绩效评价,奖优惩劣;其四,在责任领域内,有权力也有义务做相应的决策,不决策也是失职,而不是把决策权和风险全部上移,真刀真枪地在实践中锻炼队伍,让队伍感受到来之不易的成功和成就感。另外,选拔方式上,通过人力资源素质模型衡量人员的能力素质,采用公开竞聘的方法建立管理者能上能下的公开渠道,加入管理者民主评议等全方位评价方式,增加选拔的民主性和全面性。总而言之,建立公开的竞争机制,赋予管理者以“完整、独立”的责任,以业绩评人,以素质选人,建立企业厚实的中坚队伍,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因领导人变动带来的风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