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大国路上的鲜花与荆棘

   2023-05-12 互联网3770


  另外,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也打算从中国向美国出口小汽车。在国内车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外资汽车将继续向外寻求产能释放,2005年合资企业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已超过四分之一,增幅均高达200%以上。今后外资品牌汽车出口的力量将继续快速加强,汽车很有可能成为我国另一个贴牌出口大类。

  二、自身缺憾与外部壁垒制约汽车出口

  虽然有诸多有利因素的支撑,但服务瓶颈、渠道不畅、低价竞销、贸易壁垒、质量与标准难题等不利因素同时制约着中国汽车产品出口。

  服务瓶颈

  随着我国汽车出口逐渐上规模,售后服务对出口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有专家指出,如果中国企业在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上再不加快速度,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将很难继续。

  售后服务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我国汽车出口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不论是在海外自设销售服务机构,如开设办事处、商务处,还是与当地的经销商或特约维修商合作,都必须保证配件供应充足、维修保养便利,客户跟踪服务到位,并为客户提供延伸性增值服务,如汽车文化等,还要做好当地服务机构的教育培训等各项配套性工作,但我国出口汽车制造商对如何确立海外销售和维修服务模式仍处于懵懂状态。数量增加了却没有网络和渠道的保障,出口风险会更大。

  渠道不畅

  我国汽车出口几乎全部借助于国外当地经销商实现车辆销售,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这无疑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需要资金与品牌实力,目前,奇瑞、吉利、长城等国内汽车公司都开始着手产品海外销售渠道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但要走的路还很长。销售渠道的缺失是我国汽车出口将很快面临的瓶颈。

  低价竞销

  2005年我国轿车出口平均单价只有8693美元,售价并不比国内高,有的车型售价甚至比国内还要便宜,海外销售利润已被极度摊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我国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狭窄市场,高度重叠的目标市场以及高度重叠的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国内厂商在出口时的自相残杀,加之国内产能过剩,激烈的竞争将使国内价格战转移海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