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

   2023-04-12 互联网4620


  一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建各种民生性体制保障,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就业制度。“十五”期间每年城镇将有800万—1000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寻找就业岗位,同时超过一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城。为此需要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改革劳动就业管理制度,扫除妨碍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制度障碍(如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

  2、社会保障制度。要使改革发展能够平稳进行,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并完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着重完善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同时,探索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3、收入分配制度。近年来,收入差距问题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收入再分配功能,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探索一套能够把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相协调的分配体制。就分配制度本身而言,应重点探索建立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相结合的体制问题,特别是探索在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下,如何实行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制度,以鼓励人们干事业,鼓励人们干成事业。

  4、医疗卫生与教育制度。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所涉及的体制性问题,完善公共卫生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卫生医疗制度改革中,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政府管基本医疗保障,市场管超值医疗服务,社会管广济善助。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乱收费以及教育质量等议论较多,应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保障。

  二是围绕自主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