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富龙”事件中,杜邦(中国)曾经历了三轮质疑。
对于接连不断的声讨,杜邦显然已经变得更加积极和迅速了。
“这一事件,不会影响我们在中国未来大量的投资。”唐博伟说。
没有人知道,这几天唐博伟的睡眠到底怎样。上午8点45分,他还是一如往常地出现在上海的办公室里。穿过走廊时,他向员工主动问好,脸上会带着绅士的微笑。
杜邦“特富龙”涂层中的PFOA(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在北京时间上周四被美国科学顾问委员会定性为“可能性致癌物”,这让杜邦公司的上上下下蒙上了一层阴影。身为杜邦全球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的唐博伟,也正处于这样的“旋涡”中。
危机公关
“杜邦处理危机公关方面的反应能力,已经算是在跨国公司中领先一步了。”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说,“杜邦在不知道结果前,就召开了说明会,向媒体阐述了杜邦的观点。但是效果怎样,要等一段时间才知道。”
在美国科学顾问委员会即将表决之前,杜邦中国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发展趋势。1月27日,国内大小媒体开始报道美国科学顾问委员会针对PFOA给予其毒性级别的草案意见。
随后,唐博伟立即召开说明会,就杜邦对PFOA的立场进行再次阐述。会议当天,杜邦准备了大量的书面材料,解释PFOA、“特富龙”以及不粘锅的化学定义及产品合成过程。同时,也邀请了业内的数位知名人士同时参与此次会议。
当有记者问到,选择2月15日召开说明会,是否因为2月16日美国那边即将投票?杜邦公司一致表示,并不是故意而为之,而是刚好因为领导和几位专家都有时间。
2006年2月15日下午,唐博伟出现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中。在前排坐下后,他用一支笔在白纸上写下了数行字。而就在第二天,美国当地将会有一个针对PFOA的结果出炉。
当时间倒回至2004年7月9日,杜邦“特富龙”事件被国内曝光后相隔了11天,杜邦才召开相关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对外界发表正式声明。“老板的应变能力以及回应速度,都很快。”杜邦公司公关部经理徐俊说,“你可以随时打他手机,发电子邮件跟他讨论业务,而不需要通过层层的上级汇报。他有时也会参加我们的小组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