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洁的代理商转型成为物流商,而时下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物流是经销商的出路,笔者不太认同,如果经销商转型为物流商,其实是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行业退出,再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物流行业,那绝对不是转型。
宝洁的做法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不是让经销商做物流,而是转化经销商的地位,如图二所示,经销商从价值链中的一个节点,转化为第三方经营主体。不难看出,宝洁的经销商是从更加专业化的角度去转型,在经营模式上,更为专注。
如果从指挥链的角度来看,在以前的厂商协调模式中,厂家“指挥”经销商,而经销商“指挥”其下游客户;再从组织架构上看,经销商为了不折不扣地执行厂家的方案,在自己的组织架构上,通常需要小而全的组织职能设计并与厂家的组织模式进行对接,以保证厂商在各部门的分工和协作的条件下,厂家的市场方案能够得以由上而下复制性的执行。
表面上,经销商与厂家在组织形式上相一致,有利于市场营销政策的执行,但是它也是树立在厂家与消费者或终端之间的天然屏障,让厂家无法逾越经销商来接触市场,当市场逐渐成熟,厂家一旦进入深度分销和精细化营销阶段时,会因为渠道扁平化趋势而产生削减经销商的压力,这种压力自然成为厂商矛盾激化的催化剂。
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将经销商独立出来,作为第三方经营主体,此时,经销商与厂家共同“指挥”下游客户,经销商与厂家在管理职能上是分工的关系,比如,最常见的分工方式是厂家负责市场和销售,而经销商负责物流服务,各司其职,提高彼此的专业程度。两种组织架构一比较,就相形见绌,以前的模式不仅结构臃肿,而且沟通链也更长,信息容易失真不说,决策速度也慢。
除了在结构上更合理以外,也实现了厂商之间的共赢:
其一,在企业的市场逐渐成长的时候,通过经销商职能的变化,实现了不削减经销商、不流失大客户的情况下,达到渠道扁平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