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禁要说,惠普病了!对,惠普当时确实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这种病是心病!在2000年度给股东的公开信中,卡莉写道:“近年来,惠普方式的宗旨遭到了歪曲。它被用来避免冲突,成为管理不善的借口和过分强调一致的保证。很明显,这不是我们的创始人的原意。”从信中知道,惠普之道的“以人为善”已经被一些人所利用,它成了一种借口,成为一种帮助其员工逃避责任的保护伞。因此许多在惠普工作了多年的员工不喜欢变革,因为它挑战了他们的领地。在惠普中国,这种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惠普,甚至有的人愿意被裁,为了能拿补偿金。有的员工可以拿到2年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免税,此外还能把各种福利全加上去。所以,许多被裁的员工发现:自己得到的补偿往往会稍高于预期。”一名曾经是惠普高层这样说道。更离谱的是,在惠普中国,居然有高层身兼数职,星期一到五在公司上班,周末就到处以私人名义给别人培训和咨询,可能有人说,下班后人家怎么样那不应该是你管的事。对,如果是普通员工那就算了,但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高层,应该知道休息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因为你所从事的并不是一般的操作性工作,而是决策性的内容,很难想象,一个在外边有自己事业的高层,怎么能够专心一致地服务好企业呢?就算你精力过人,但起码的职业道德还是需要具备的啊。这种所谓的宽容文化,滋生了一批依靠惠普生存的寄生虫,以至于传说惠普的员工离开惠普后在别的地方就无法生存。这让我们想起了当年刚刚接手IBM的郭士纳,当来自公司外部的郭士纳敏锐地发现,公司提倡的“尊重个人”已经演化成另外一些含义:它培育了一种理所应当的津贴式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个人”不需要做任何事就可以获得尊重——他仅仅因为受聘为公司工作,所以就可以想当然地获得丰厚的福利和终生的工作职位。“尊重个人”也逐渐意味着一个IBM的员工可以在广义的公共关系和法律范围之内做任何一件他想做的事情,而几乎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假如你是一个业绩不佳的人,IBM因此而解聘你,那么从IBM文化上来说,就是没有尊重你个人。我们不禁要惊异,为什么两家公司的文化变质如此高度的相同,理由只能说,文化并不是一杯谁都可以拿来解渴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