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学习赵本山,他能够把很土的二人转,变成全国的文化,他借用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转播了他的思维和生动化方式。他的思维就是无中生有,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我们现在怎么塑造企业,我觉得就是要学赵本山,他做了最好的典范。
第三是企业没有高低,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得最优,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他是做指甲刀的,他能把指甲刀创新编成一个名片,所以他是中国最大的名片制作公司,他说名片太多了,每个人会丢掉,所以就把产品和名片联系起来,我觉得这个思维很好。他是具备了很好的思维方式的企业,所以,一定要专业化。无论是“9+2”也好,“1+1”也好,最后弄成一个标准,就是最好。
给民企创造一个公平环境
仲大军:这些是中型企业的想法。目前,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这就叫产业转移。就是企业根据资源要素的配置来选择生产地,同样广东省也存在一个转移的问题。这是根据全球的规律来的,全球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沿海就面临着又一次转移,就是走向内地。下面请一个服装界的企业———桑芭丝(中山)有限公司的吴俊副总经理谈谈想法。
吴俊:比起格兰仕我们是一个小民营企业,我们也遇同样的问题,民营企业到底靠谁?从历史发展特定情况看,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企业,到上个世纪50年代的公司改制,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改制,到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又成长起来了,从小苗茁壮成草和树林,民营企业到底靠谁?李总刚刚讲了自己企业发展的整个程序,他们整个发展过程,就因为他们靠了自己,完完全全的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
刚才说到转移、转厂、扩张,我们企业也正在面临这个阶段,我们厂原来仅仅是做服装的,我们的特点是转移,首先要保持民族特色,在这个基础上转移,不仅要转移服装企业,更要转移到其他产业。第二是转厂,我们从制衣产业转到参加北非的建设,包括北非的房地产、矿业开采,包括石油气的购入,为了发展,我们成立了一个外贸公司,这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第三就是扩张,我们公司已经跟阿尔及利亚成立合资公司,他们的水非常短缺,我们购买了他们的股份。在北非注册了商标,这个转移、转厂都说明我们一定要靠自己去做,过去是靠政府放水,放点水我们就做,现在我们厂虽然小,但是我们一定要遵循转移、转厂、扩张,自己走自己的道路来发展自己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