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和“如何监控和矫正执行过程中偏轨情况”是“管行动”中特别要关注的重点,这就是真正的执行问题。企业主管们一个最重要的思维定势是,“我以前可以做到的事情,我的下属今天也同样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推托”。他们没有想过他的下属协调部门内外资源的能力和相关资源配合与否,以及其本人的授权是否到位等,都直接影响着“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三、管方法。
企业主管督导企业成员执行任务时,必须要加强方法的管理、方法的运用、方法的评估、方法的总结。在这里,企业主管要特别注意执行任务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没有必要完全按照主管的指定的方法执行,但你必须了解按他的方法是否可以实现目标。只要不会造成明显的浪费,就可以放手让他执行下去,但必须明确执行不到位将责任落实到他头上,下属必须自己承担由此造成责任,非原则性的过失可以容忍,这样有利于保持组织内的活力和创造性。
或者他的解决方法比你的方法更好,更适合现行环境。因为企业主管们的方法都是以前积累出来的,但主管们往往忽视已经变化了环境,比较固执于自己成功的经验,这样的缺点容易导致沟通不畅通,从而加大主管与部属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新的内部问题。这也是导致国内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办公室政治问题的缘由之一。
其实管理不仅仅是方法,其本质更是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和深度全面的沟通,确保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
四、探索管理规律,从儒家文化和兵家文化比较,思考解决企业执行问题的思路。
自修习企业管理课程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管理一定有它本质的东西,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原则,这些基本和原则性的东西是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就是某些核心的思想元素。
我相信,这也是《孙子兵法》为什么能够历经数千年仍然释放光芒的原因。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关于“竞争和管理”的思想确实是千古之下,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给世界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内核之一,早已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