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业会走另外一个极端,既然每一个品牌都需要精心呵护,那我就一视同仁。实际上不同的品牌对企业的贡献不同、发展的前景不同,必须区别对待,平均绝对不等于公平。
我们应该在历史业绩和未来预期基础上将品牌从最高到最低进行排序,据资源配置的优先权将品牌进行排名,并决定每一业务单元的战略姿态应该是侵略性扩张、设防和保卫、彻底修理和重新定位,还是收获/剥离,在必要的时候还要通过改变品牌组合的构成,将公司资源转至有最大机会的领域。
拿科龙来说,实际上他的什么华宝、三洋科龙都是“瘦狗”品牌,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几乎都没有什么希望了,偏偏还要用他们来组成什么“品牌航母”,这样的“鸡肋”策略哪里还有什么成功的希望,不舍得“弃子”只能被别人“杀劫”!
品牌延伸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品牌问题,还涉及到营销问题甚至战略问题。抱残守缺或以偏概全都会使品牌向“绝地”延伸,“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亦险乎?
·[专题链接]网友投票:“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