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光线也在筹措2006年左右赴香港上市,为配合这一计划,光线传媒将展开一系列的合资合作项目。“我们正与一家欧洲顶级传媒集团展开合资谈判,很快就会有结果”,王长田表示。光线传媒还在2月底专门组建了品牌事业部,负责上市前各大项目和节目的整体包装。
“我们希望做好上市的准备,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上市,如果那个时候市场环境是好的,我们的增长也可以达到要求的话,我们是有能力在那个时候上市的。”
如果王长田寻求上市的道路成功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中国民营电视传媒业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而先前欢乐传媒在新加坡将其部分广告业务借杨澜、吴征的奥斯汀国际之“壳”上市,只是小试牛刀而已,董朝晖也称欢乐传媒并不能称作是一家上市公司。
转型
渠道垄断对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挤压已经在今年新年《娱乐现场》退出北京电视台,转战教育三台这一事件中进一步升级。虽然光线方面表态是由于节目的调整,实际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仍旧是民营电视传媒机构所熟悉而无奈的平台问题。
“现在国内电视产业链不是市场化,而是很恶毒,很奇怪。你给电视台白播节目,还要倒给它贴钱,国际上不会这样,国际上供应商和电视台之间制播产业是分工的。而中国的电视产业链是播出段非市场化,制作段市场化。这是一个矛盾现象”。一位做了近十年民营电视节目的资深人士告诉《时代人物周报》。
作为民营电视内容制造商,播出平台问题始终是其隐痛,连光线这种节目制作高段玩家也同样叫苦不迭。“在传媒平台没有市场化的前提下,所谓的‘内容为王’是不成立的,内容必须与传播平台相结合。光线的内容是这个行业做得最好的,但是这两年发展比较缓慢,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平台”,王长田认为,民营电视内容制造商受到电视台垄断平台的阻碍,即使做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得到友好的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