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电视四公子的四种活法

   2023-05-12 互联网3840

  而派格太合老总孙健君也在言谈之中不时以光线王长田作比。

  品牌

  说起中国民营电视传媒业,说起中国电视娱乐业,光线与王长田,是不能绕过的名字。他真正在中国成功实践了传媒与娱乐一体化、传媒与娱乐品牌化。

  王长田曾作过报社记者、制片人,而后用区区1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开始试水大投入的传媒业,于1998年建立了“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 ,一开始也经历了靠出卖策划报告和小专题片为生的“小作坊式”阶段。

  1999年9月底,面对4个创业伙伴的先后撤离,王长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最终选择娱乐业作为进军方向。由于当时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娱乐资讯类节目,《中国娱乐报道》(2000年更名为《娱乐现场》)打入这一空档,播出后立即风靡全国。王长田与光线凭此举一炮打响。

  王长田一直致力于打造强势品牌,坚信只有品牌的力量才可能让公司做大做强。“比如《音乐风云榜》,它并不是全国最好的电视节目,但是他的收入仍然可以排在前10位,原因在于它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节目品牌,所以吸引百事公司和我们进行长达6年的上亿元的合作。”

  资金

  现阶段的民营传媒公司一旦要有大动作,资金问题就会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筹募资金,有两个通途,上市和贷款。

  但是对于现在的民营传媒业来说,规模不够大很难争取上市。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导向上没有扶持政策”又令民营电视传媒几乎得不到银行贷款。

  王长田认为:“靠自身滚动发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必须借助投资合作、融资上市等资本手段成长壮大。光线是在1999年初的时候从10万的创业资本做到现在,我跟投资者接触已经有两三年时间,我尊重投资者对我们公司的看法,但是最终没有做到融资。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光彩的事情,而是管理者的一个策略。我想在我们公司的发展和布局没有做好之前,在我们的资金并不是那么紧缺之前,做这种融资可能不一定对公司的利益是最好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