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如华托普崛起迷局

   2023-05-12 互联网3390

  1994年,成都金牛区税务局向托普订购几台电脑,后来担任过上市公司托普软件董事长的戴礼辉负责送货安装,在安装时他偶然看到局长桌子上的一份文件,里面提到了“金税工程”,即引入一整套软件系统,对增值税的监控管理,戴立即飞报宋如华。宋则马上赶到金牛区税务局洽谈合作事宜,最终得到了这笔大单,实际上签单时托普手头什么软件也没有,回头再找电子科大的技术人员开发。发现这个商机后,宋如华一鼓作气拿下四川省内多个“金税工程”项目。

  宋如华从巨大的成功中总结出了一条秘不示人的生意经:要做成大生意,就得和政府合作,政府机关庞大的采购“盘子”是一个巨大的生意来源。

  事实证明,这被中国企业家运用得极为娴熟的手法在短期内虽然有效,却有着致命的缺陷。那位资深副总裁总结说,这使托普形成了痼疾——过度依赖政府,对政府的能力过度迷信,而忽视了对市场本身的分析、了解,最终的危险是使企业的决策可能与市场大趋势背道而驰。

  资本狂人

  1998年前后,金钱,权力,帝国,派头,成为宋如华的关键词。

  1997年前后,宋如华就已经醉心于“弄一个上市公司”,并曾多次找四川省一位领导,但得到的回复是“不可能”。宋不死心,多次“反复汇报”,该领导发话说:“托普的宋如华还是一个干事情的人,看看有没有什么资源可以给他。”

  宋又找到张育仁,张是原省体改委主任、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1997年下半年,托普以极低代价,获得了上市公司这一当时极为宝贵的融资平台。

  这年7月,中国证监会成都证管办正式成立,原凉山州副州长高勇空降到成都证管办任副主任,主管上市公司监管处和稽查处。高氏到任后曾参加四川省组织的30家重点民营企业座谈会,由此认识宋。宋随后到高勇办公室“汇报工作”,双方往来渐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