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发迹的神秘幕后推手

   2023-09-13 互联网2310

  据王鹏飞介绍,那个时候在宣传队一个月能拿30块,农民种地一年的收入不过六七十块。“谁也没想到他能走这么远,他自己也不会想得到。”一个对赵本山很熟悉的人如是说。赵本山当时的目的仅仅是一个城市户口和好一点的收入。

  那一年是1979年,赵本山才19岁。

  进了宣传队,赵本山开始正式学习各种乐器和民间传统剧目。也就是在那时,人们开始发现这个小伙子脾气很倔。

  王鹏飞对记者说,赵本山年轻时候的脾气实在算不上好,几句不合就跟人吵,谁也不买账,一吵就拉上几个人散伙,弄得王鹏飞总要跟在后面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改了不少”。

  “赵本山几乎一进宣传队就特别显山露水。”开原当地人说起赵本山的发迹史个个都如数家珍。《摔三弦》的作者李忠堂告诉记者,那一年,赵本山和同团演员朱文萃代表莲花乡参加开原县的一个农村调演,他演的是二人转《包公断后》,观众反响不错,后被开原县威远镇宣传队调去,在那呆了半年,小有名气。两年后,被西风县剧团看中,要调他去做临时工,虽然不是专业剧团的正式员工,但他终于有了进城的机会。

 

  王鹏飞回忆,赵本山听到这个消息很慎重地找他征询意见:“我让他向西风县提了三项要求,一是,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先进镇再最后进城;二是,西风县替他在家待业的父亲安排一份工作;三是,在西丰县郊区帮安排住房。”

  没想到西丰县对这三个要求都答应了,将赵本山父亲安置在文化馆烧锅炉,并分给他三间土房。

  李忠堂说,1981年他和时任铁岭地区文工团副团长的剧作家崔凯创作了拉场戏《摔三弦》,剧中的盲人张志是一个会说、会唱、会弹弦的多面手,赵本山那时已在县剧团干了三年,因为演《大观灯》中的“瞎子”备受好评,张志这个角色就给了赵本山。《摔三弦》一炮而红,赵本山在全省农村曲艺调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1984年此剧又被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戏曲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金鹰奖。1987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演的《瞎子观灯》,在沈阳演五六百场,一天就四五场,在东北地区已经大红大紫。这一年,他也从铁岭县剧团调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多年的泥饭碗终于变成铁饭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