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经营者的头脑发热和政绩目的的推动,春都集团兼并了一大堆负债累累、与肉食加工不相干的当地亏损企业。战线过长,加之被兼并企业带来的沉重包袱。几年下来,春都集团由盈利大户、明星企业变为了亏损高达6.7亿元,欠下13亿元巨额债务的烂摊子。
由于对外的名头还在,加之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精心包装,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洛阳春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得以在深交所上市,并募集资金4.24亿元。
上市后的第三个月,春都集团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从上市公司抽走募集资金的1.9亿元用于偿还债务,此后又陆续“有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合计高达3.3亿元,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数的80%。上市公司对公众承诺的10大投资项目都成了水中捞月,倒是成了大股东掏空的“典范”。
连续三年亏损,降格ST股,再到加“星”的ST(退市风险提示)。2002年底,ST春都每股收益-0.4936元。
危机关头,刘海峰出现了。
据刘海峰的代理律师,西安海拓普公司法律顾问,西安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永进介绍,当时对于重组春都,海拓普方面只有刘很积极,其他股东、董事并不认可。
此时的刘海峰,可谓是魄力十足、义无反顾。面对西安海拓普董事会“ST春都太烂,河南的投资环境不好”的劝告。说出了“我看准春都,失败了顶多我的股份不要,不会让大家跟着受连累”的誓言。
据贾律师讲,以小博大入主春都的海拓普重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海拓普董事会一度失去耐心。据有媒体报道,2002年8月,海拓普董事会曾决定退出重组,并劝告刘海峰,“赔掉的几千万就算了,不能再继续往火坑里扔钱了。”但刘海峰始终坚持,“不光关系到已经投入的几千万资金是否能够实现效益和保值,还关系到商誉和机会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