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据了解,危机发生后,各路媒体齐集呼市,伊利已经成为众多媒体共同关注的集中热点。对此,你们是如何面对的?
潘刚:情况确实如此,为了迅速掌控局面,我们迅速启动了对外危机公关机制。当时各家媒体的记者蜂拥到呼和浩特,我们中有很多人主张不让记者进公司,要把他们拦在门外。我说干脆把门都敞开,让记者都进来,想去工厂的带着去看工厂,想看基地的带着去看基地,想看市场的带着去看市场,想来企业内的我们安排专人接待。总之,我们坦诚地向记者们介绍公司发生的情况,介绍我们的应对态度,介绍我们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我们越坦诚,媒体才可能公正地报道这个问题,社会公众才可能公正地看待这个问题;相反,你越不坦诚,越闪烁其辞,大家越觉得背后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很多窟窿。
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很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全面、客观地向前来采访报道的记者介绍事件的进展情况和公司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法。事实证明,我们的这种敞开心扉的态度得到媒体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大多数媒体都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了这一事件的进程,从另一个侧面给予我们以有力的支持。
笔者:除了媒体外,最关心伊利的恐怕就是投资者了,因为他们的利益与伊利紧密相联,当时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三件事:一是伊利公司还有没有窟窿?会不会过两个月再出现类似的危机?二是金信信托的股权性质以及这些股权到底怎样处置?投资者特别希望呼市政府能收回来;三是谁能成为企业新的领导人,日前,您已被市委常委会提名为下届董事长候选人。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这三个问题基本上都有答案了。你们是如何应对这一重要群体的呢?
潘刚:关于公司究竟还有没有窟窿,我对投资者非常坦诚地说,伊利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危机了,我可以我的人格做担保。投资者的置疑我其实是非常理解的,因为我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两次危机,独董事件让他们损失不小,这次又让他们损失惨重。一季度的业绩出来之后,这种置疑的声音就慢慢减弱了。现在我敢说,伊利已经完全走上正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