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的三次股权之变

   2023-03-08 互联网4880

  重组后的正泰集团现在呈控股集团结构,下辖近30家控股公司及31家相对控股公司。其中正泰集团一半的资产集中在电器股份、仪器仪表和持股85%的成套设备公司中。此次改组,南存辉兄弟股份降至28%,朱信敏、吴炳池和林黎明分别持有10%-7%不等的股份份额。

  内在矛盾凸显

  正泰之所以能在柳市三千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南存辉把握住了至关重要的两点:一是企业战略明确;再是激励机制到位。

  与柳市大多数企业相比,正泰的企业战略可谓环环相扣。1990年,同在柳市的新华公司与正泰同时拿到生产许可证,而这家企业实力应该说不在正泰之下而资格更超过之,但是,不到10年该企业已沦落到三流企业之列。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战略不明确导致竞争中被迫出局。91年以后正泰开始发力要组建企业集团时,这家企业实际也面临同样机遇,但老板发话:我们不着急,先看看再说。94年,正泰整合全国销售网,新华公司上下顿遇销售不畅,本该立即警醒与正泰抢夺终端——但该老板又按兵不动,使正泰在强劲对手缺席的情况下如入无人之境,一战告成。此后,该企业竟又仓促投产民用品——用来辅助治疗颈椎病的“乾坤枕”——主业不清更令经销商阵营大乱,如此接二连三的战略失误,该企业至今仍原地踏步。正泰起家时,柳市稍有规模的企业已逾千家;90年,与正泰同获生产许可证的也有28家;10年以后,柳市人津津乐道的已是正泰与德力西的斗法;如今,柳市之外的人提起柳市,张口道来的不外正泰、德力西、天正几家,许多名震一时的企业已消失在视线之外。

  而激励机制则让正泰变数丛生。如果说南存辉第一次股权之变,目的是构建正泰核心基础的话,第二次股权之变则在于从外部将正泰做大,第三次则兼做强与构建控股公司结构而有之,但第三次显然只是进行了一半的工程,控股公司的结构只是对第二次股权之变的继续,也就是说,只铺垫了做强的基础,却还远远没有达到做强的目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