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义才:从200元到15亿

   2023-06-15 互联网2950


  一个“穷孩子”能如此顺风顺水地挣到大钱应该满足了,但祝义才的心不止于“脱贫”。一年后,他开始感到惶恐:“做贸易,我不踏实。贸易做得再好,也只是个中介,干实业才能算人生事业。我得创立新的项目,拥有新的市场。”几天之后,祝义才背着小包独自踏上旅途,沿着长江对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市场考察。走遍了成百上千个大街小巷之后,他发现:每天奔波在生存之路上的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仍是首位,他粗略估算了一下:中国10多亿人口,决定了肉制品加工将在长时期内是“朝阳产业”。

  祝义才近20亿元的产业基石就在那一念间奠定了。

  “上岸”做“肉”

  做贸易的经历使祝义才对市场需求非常敏感,选定了肉制品加工行业后,针对当时已经非常火爆的“春都”、“双汇”,他决定避开它们所在的高温肉方向,搞国际市场上新的主流方向——低温肉制品加工。

  面对当时市场上几大品牌的压力,祝义才决定“避实就虚”。他发现,相比销售主战场大超市、大商场,酒店和街道小副食店不被大品牌重视。然而,产品能不能被消费者认同,这两块市场上的声誉是无形的“商标”,祝义才决定从这里开始攻市场。一家又一家,尽管销货量小,手续繁琐,但一年多坚持下来,竟也拼下了2000多万元的市场。300万元起家的民营小厂雨润在南京城里站稳了脚跟。

  接下来,在江苏全省,在上海,祝义才运用同样的“蚂蚁啃骨头”策略,以“小店包围大店”,蚕食市场。他甚至一度采取超常规的营销策略,对一些地区代理商免费赠送相当数量产品,销售收入归代理商所有。这一招在当时有“闻所未闻”的轰动效应:代理商又惊又喜,亮开嗓子替雨润吆喝。祝回忆,“当时有人反对,认为投入太高,企业赔的太多。”但是不久,反对的声音就消失了:送出了几十万元的货物后,雨润拿下了数千家忠实的代理商和发散出去的千家商户及其背后数千万元的市场。除了另辟蹊径抢市场,祝义才对自己的行业头脑清醒:“食品行业是长线产业,只要消费者认准了,一般都会长期认可。所以除了各种销售策略外,更重要的是诚意和信誉。”南京一家副食店多付了5万元货款,祝义才得知后,立即亲自带着业务员登门退款;贵阳有客户要求购买几十公斤产品,雨润立刻将产品空运到贵阳……“不以善小而不为”,祝义才把自己诚恳诚实的个性贯穿到雨润的经营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雨润不仅很快拿下上海市场,占领了华东市场的制高点,祝义才“一年占领华东,二年覆盖长江以北,三年走向全国”的计划也很快变为现实。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