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了几个月的物理学博士后之后,张朝阳突然感到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适合自己。“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与此同时,张朝阳看中了和中国有关的商务活动,他很幸运地在麻省理工学院谋得了亚太区中国联络官的角色,这个角色让张朝阳有机会频频回国。
1995年7月一次回国的经历,让张朝阳突然有了回国创业的强烈念头,美国随处可见的“硅谷”式创业更是激起了他的热情。他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经济极为惊人的商业和社会价值,于是下定了创业的决心。当他看到Internet的机遇时,感觉到应该是创业的时候了。张朝阳联系到了ISI公司,想做ChinaOnline(中国在线),用Internet搜集,发布中国经济信息,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服务。ISI总裁当时和张朝阳的想法相近,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融资100万美元,开始用Internet在发展中国家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
在ISI练了一下手后,张朝阳觉得中国Internet的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比印度,非洲接受Internet概念要快,对Internet的理解也比他们透彻,这也许是因为中国存在‘士大夫’阶层,他们每天都在讨论主义和概念,这些讨论使中国这个社会充满智慧和灵性,但这些讨论总停留在概念和范畴,没能前进一步,付诸行动。”所以,1996年10月,他先后说服了MIT的教授爱德华.罗伯特和他的学生Brant.Binder,他的数字化征途上的导师尼葛洛.庞蒂,他们先后拿出22.5万美金,注入张的爱特信公司。随后,张朝阳首次以“麻时博士的身份,说服国家电信部门与自己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工商网”。1997年1月,爱特信“中国工商网”首次推出,一举成为中国主干网(163)上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年,中国的ICP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爱特信借鉴了“麻时成熟的技术和商业运作模式,使得它以很小的投资得到了最快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