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八一:天生做人力资源的料

   2023-10-05 互联网2210


  记者手记

  人力资源“落地派”的布道者

  胡八一创造了“8+1”模式绩效量化技术,中国第一个人力资源本土解决方案。八加一,是量化绩效考核的八个要素和一张表,而不是他名字中的八和一。他说,这不仅是属于他自己的工具,而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工具。

  他在3年松下人事处的工作,日本人让他掌握了人力资源工作的每个细节;6年杜邦的人力资源的职位,美国人让他体验到了人性的光辉;6年人力资源顾问的职位,中国人让他洞察了人的价值所在。十五年人力资源的经历,让他洞察人性。

  在业内,顾问无非四类:一种是管理规范的西洋派;一种是理论基础扎实的学院派;一种是善于花钱打知名度却不管实际效果的飞天派;一种用常规方法踏实作战的落地派或者出奇制胜的实战派。

  对于西洋派,胡八一认为人力资源的理论源于西方,但是,西方人的工具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问题。他同一些西方顾问交流时,开了一个玩笑:“你们看,按照中国相学的观点,布什和布莱尔不可能有总统之相的。”那些顾问笑道:“中国的相学怎么能在西方人身上印证呢?”胡八一话锋一转:“那西方人的理论怎么能一成不变地用在中国的企业,用在中国人身上呢?”在离开杜邦之后,他受到美国一所大学MBA教授的邀请,到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不长的一段时间,对于西方管理学与中国企业现实的差距也是深有感触。

  胡八一对在书斋里闭门造车的学院派一向是敬而远之的,理论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很大的鸿沟,然而做企业不是要找理论作为依据,而是要解决现实问题。

  有些学院派的顾问善于纸上谈兵。他曾经接触过一个人力资源教授,经常会在企业讲故事,有一次讲到要想打天下,就必须将大量人才集中于身边。他特别推崇刘邦,刘邦打仗不如韩信,智计不如张良,行政不如萧何,可为何能识别并驾驭这些人呢?

  胡八一把公司的各部门经理都集中起来,让他们同这位教授交流,让他来判断这些人是韩信式的人才,还是张良、萧何式的人才,在企业中应该担任什么角色。对于这位教援来说,这似乎是故事不能解决的难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