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富施正荣创业史

   2023-04-12 互联网4440


  这时,实验室二楼正在研究薄膜电池,即在探索脱离高纯硅产品作为原材料的技术。“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很想加入。”马丁·格林欣然同意。

  1992年获得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留校任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

  2001这一年,深深地烙在了施正荣的记忆中。他回到国内,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扔”给了无锡当地的一个政府官员。

  不过,无锡政府对他项目的看重远超过他的想象。仅隔几个星期,就邀请他本人到无锡做演讲。“当时我说了3个多小时,无锡当地非常震惊,并且力邀我进入无锡高新技术园区,我被这样的热情所感动了。”

  施正荣形容自己在澳洲混得还不错,“但一旦铁了心,就不反悔了。肯定要干到底。”他将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有财产全部变卖,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女坐同一班飞机直接回到了祖国。怀揣着自己所拥有的太阳能光伏技术,他希望得到投资方的青睐,并且合资成立公司。

  可惜,等待了数月,一分钱都没有融到。无锡市政府当即决定,由政府出面帮助他寻找资金。一位无锡市领导在一个投资者的门前,苦等了3个多小时,最后打动了对方。

  在政府的极力撮合下,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当地企业出手,融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度亏损

  公司成立后,施正荣开始快速建立光伏电池生产线。

  因为当时公司没有什么钱,部分设备都是从其他地方淘过来的二手货。记得开业不久,有一家同行业的公司在股票市场受到重挫,施正荣立即打电话给对方,要求对方把一套价值1800万元的设备以900万元的价格卖给他,对方随即同意。

  “上马第二条生产线,可以说是公司的转折点。”施正荣将这个提议递交给董事会,董事会的答复是可以上,但不投资。施正荣有些沮丧,“如果能够再融资,将公司独立出来,可能会更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