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康的一席话让陈建华陷入思考,很快,她做出了加盟大亚的决定。
几经新创业
从与陈兴康面谈到做出决定,一个月之间,陈建华瘦了10斤,这个决定尽管她做得很坚决,但毫不熟悉的新角色还是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那时,大亚集团的规模是1个亿,这个规模是陈兴康和他的团队用15年的时间做到的。
陈建华的到来,适逢大亚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从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里,经营规模从1亿元做到了10个亿。而2003年到现在,大亚的规模已经激增到60个亿。
陈建华说,即便有人经历过知青、教师、机关干部、企业领导等多种身份的转换,但却很少有人经历过企业上市、改制、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投资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而她还参与了策划、决策和执行。
个中艰辛,只有她自己体会得到。
角色的转换,职责的改变,曾经一度让陈建华感到很难适应。但她的性格里不怕困难、不服输的因子让她很快开始行动起来。她潜心研究各项政策,对照与著名企业的差距,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1999年,大亚集团控股的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000万流通股在深交所上市,公司当时的主业是包装。
很快,大亚上马了由英国政府贷款的铝广告司箔工程,迅速发展了丙纤丝束、高档彩色印刷等产品系列,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卷烟配套材料生产基地。
而大亚第三次创业的木业板块,因为“圣象”品牌的推广,广为消费者所知。
“制造业赚钱越来越不容易。”陈建华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她有些后悔当年的一些决策,对此她并不讳言,“一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推进国际化的战略,另外一个是我们没有好的品牌战略。”
作为一个B2B的企业,大亚集团并不为消费者所熟悉,陈建华说,“我们分析后认为,最好是做一个民用的产品,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