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IT界国王制造者

   2023-08-21 互联网2600


  其次是他的高度自律:多年来,杜尔始终保持着极高强度的工作。巨大压力下,他有时候会像过电一样抖动、抓头发、咬嘴唇、跺脚、用手指敲桌子,甚至撅断铅笔,但他从未失控。为了不浪费时间,杜尔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奢侈”:他不喜欢被谄媚,也没有太多的幽默感,对阻碍他的一切事情都想清除干净。

  但根本而言,让其能够处理如此繁杂工作的,是杜尔对其工作性质的理解:如果你将它等同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或是深入参与到一家公司的管理中去,便大错特错。杜尔的做法最佳诠释了,商业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其成功甚至失败经历均可证明,商业是并非简单的战略、执行,而更像是对想象力与人的活力的释放。杜尔笃信的哲学是“thinkbig”,而他最努力的工作是以其一人的力量,编织出一个集结天才头脑和企业家精神的庞大网络,并将这一网络的力量发挥至极致。

  与多数极尽低调或略为傲慢,潜行于雷达之下的风险投资者们不同,杜尔热爱与人沟通。他的一个习惯是,随身带两架相机,主动与每个会晤的人合影。与他有过合作者,多数变成常年伙伴:如1980年杜尔认识的斯坦福的吉姆?克拉克(JimClark),在之后的20年间,其先后创立的4家公司中的3家都由杜尔投资。甚至他最大的一桩失败投资,在1980年代末下注于手写电脑公司Go已经成为硅谷史上的一次“史诗性失败”,但经历过这一大败局的多数人,后来仍成为了KPCB系列公司的重要力量。

  正因此,你甚至在硅谷听不到任何关于杜尔的负面之词。“为什么有人要去攻击杜尔?”有人反问:“他是那个让所有事情发生的人!”

  【织网者】

  杜尔的工作的实际效果,还不止是多且灿烂的上市公司,而是一张具体的硅谷地图。

  经其投资的多数公司,会被精心编入KPCB的关系网。当多数风险投资公司将自己的投资对象称为“投资组合”或“大家庭”时,自1980年代以来,杜尔一直将KPCB的投资组合称为Keiretsu——这个来自日文的词汇,意味交叉控制的公司体系,或者用那部著名电影的形象说法:蜘蛛巢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