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很复杂,人心更是难以揣测,而牛根生却能自如地管理人心,也许这要源于牛根生“以德服人”的准则。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听起来都像是不真实的歌颂之词,而牛根生做到了。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再次将自己的“德商”发挥到了极至,宣布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授予其后任的集团董事长,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对此,在采访中,我问牛根生,在很多人希望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财富散尽,难道你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乌托邦吗?
牛根生的答案仍是那老套的四个字:大胜靠德。
在对蒙牛厂区的参观中,陪同人员指着一片片没有被围起来的水果林告诉我们:每年秋天的时候,这里会有很多种类的水果,但是蒙牛人没有人会自由地去采摘……这也许是牛根生对蒙牛人的一种告戒: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
驾驭资本之术
牛根生对于资本有着自己最为朴素的理解,“如果我当初只用自己的100万块钱做事,肯定做不大,所以我想用1000万来做事,于是我就把别人的钱和自己的加起来。”
“财富不在口袋里,而是在脑袋里”
与那些商学院科班出身的企业家相比,牛根生绝对称不上什么资本运作高手,事实上牛根生也反对这样的称呼,他甚至不愿意听到别人过多地提到“资本运作”这四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