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拒绝可好,接下去跟几十位投资家一一恳谈,投资家要么没有兴趣,要么感觉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太高,担心做不出来,即使有的没有当即回绝,兴趣也不高,一直拖着,看你有什么新进展。但没有资金进来根本没办法启动产品,仅仅机器设备也要几万美金。在那个年代,投资基金的数目本来也很有限。
于是,公司仅有的5个人抽出两人被派去帮人打工,赚钱维持公司的日常开支,剩下3人去找资金。一转眼7、8个月过去了,眼看快要到年底了。于是大家就更慌了,压力也越来越大。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陈五福只有强力忍受着内心的煎熬。
圣诞节来临了,到处是浓郁的节日气氛,人们都欢天喜地,陈的心情却跌入了谷底。他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跑出来忍受这种艰辛,想要放弃的念头也开始在头脑中频频闪现。但是作为团队带头人,陈一直忍着没有说出来。
还好没有放弃。当熬过9个月时,终于有资金上门了,然而条件却比之前所放弃的投资差了很多,只有100万美金,同样占一半股权。“这就好像在海边拣石子,最后拣了小的丢了大的,”陈五福得到了第一个创业的教训:对自己估价太高,而不了解市场价值,就可能错失机会,从而付出更高昂的机会成本。
最痛苦的阶段还在后面
拿到资金之后,希望再次被唤起,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开发产品。因为创业团队都是技术出生,所以公司请了做市场的专业人士加入公司。6个月之后,公司开发的通讯产品投放市场。然而大家很快便傻眼了,发现要把市场上本来强势的产品替代掉,绝非易事。
来自顾客的反应是:“不错能提供一些新功能,也很便宜,但问题是这种机器很重要,一旦换掉,万一你们的产品出了问题,结果会很难收拾。”言下之意,这种产品对于品质的要求很高,即使你有很好的功能,但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还不足以令人完全信赖。可见,“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竞争根本不在同一层次上,大公司卖10元的东西,小公司可能1元都卖不出去,”市场反馈给了陈五福当头一棒:“这不是市场开拓的问题,一开始我们的产品定位就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