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失业的三个多月,黄炎松他比之前在国家半导体(NationalSemiconductor)、固德半导体当工程师时还要忙碌。他勤读《孙子兵法》,甚至将益华的创业利基,用\"道、天、地、将、法\"给分析了一遍,他当时认为半导体发展印证摩尔定律,产业成长幅度将会突飞猛进,\"益华顺天时,在硅谷有地利、有法制、又有研发将才,前途不可限量。\"
不过当时硅谷的创业风气并没今天那么盛,华人又鲜见创业成功的例子,黄炎松在筹措创业资金时碰到很多困难,往往是他在上面讲要做什么,十五分钟以后下面听的人都走了。而在销售产品时,当客户问:你公司几个人?他回答:六个人。你有多少投资能力?没有。于是原来桌子旁边坐五、六个人,慢慢四个就不见了。尽管碰到很多困难,但黄炎松始终觉得自己不会被打倒,他当时做好了把自己房子卖掉,节省一点活,至少可以活个七年的准备。
好在凭借扎实的技术,黄炎松顺利开发出一款名为“吸血鬼”设计软体,一年后业绩便达到4000万美元,营业额一飞沖天,“吸血鬼”也在EDA业界保持了将近十年的领先优势。
“创业没有什么冒险,以前孙中山革命才会冒险,革命不小心,头就没有了,我们创业,头也不会不见。”成功后的黄炎松曾对媒体这样说道。
创业要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创业是他摆脱职业轮回的唯一出路,“因为我没有其他路”,黄炎松说道,而这或许是他唯一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按照他最喜欢研究的《孙子兵法》理论,那时他反正没什么退路,“往前冲,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但之后,特别在具体运营上,黄炎松绝不冒不值得冒的险,他说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多次创业,他归结创业的成功原因,一是要产品受市场欢迎,二是要正好碰对潮流趋势。每次演讲,黄炎松总爱说,“道、天、地、将、法”是创业的根本,他觉得第一重要就是“道”,就是道路、远见跟决心;“天”是天时,就是潮流、趋势;“地”就是公司的定位;“将”就是人才;“法”就是制度。在二十年多的创业历程中,他竟然不断印证这五个字,屡试不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