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双11全球狂欢节上表示:“双11”不是电商的盛宴,是实体企业的狂欢。
巨头搭台,传统品牌唱戏,在2015年的双十一体现得更加明显。

截至昨日21时,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突破800亿元,远超去年。稍早之前,京东宣布,双十一当日,下单量已经超过此前五年的双十一下单量总和。
贡献这些靓丽数字的“主角”,是小米、优衣库、华为、南极人、苹果、魅族……
各大品牌在线上崛起的势头相比往年更猛了。良好口碑的淘品牌、区域品牌、传统线下品牌,更像是天平上的砝码。它们决定向哪头挪一挪,就会让巨头们感到紧张。
电商平台疯抢品牌资源
“双十一”刚开始不久,优衣库坐上天猫双十一销量头把交椅。居于其后的是小米、苏宁易购、魅族、海尔。
优衣库于2009年在天猫开设了自己的企业旗舰店。2014年双十一,优衣库在天猫的总成交超过2.6亿元,位列平台全类目第五。截至昨日19:30,优衣库销量位列商家榜第四。
诸如优衣库的大品牌,日渐成为国内电商平台们竞争天平上的砝码。对此类优势品牌的争夺,在双十一启动前便已激烈上演。
8月5日,天猫与全球160多个服饰品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称,签约品牌占据了核心服饰品牌的半壁江山。其中,迪卡侬、Timberland等20多个品牌与天猫为独家合作。
日前,全球管理咨询机构贝恩公司指出,互联网电商的品牌化趋势日益明显: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品牌化率达到65%,在过去3年里提高了7个百分点,形成1万亿人民币的新增品牌销售额,相当于中国零售市场规模的4%。
淘宝的出现,丰富了产品供给。而天猫、京东崛起后,消费者产生品牌意识,希望买到更好品质的商品。报告认为,线上市场和消费者的升级,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品牌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