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想象建立在一些基本常识之上:就算每年成功转移500万农村人口进城,到2030年,至少还有一半人在乡村,那时候十多亿总人口中还有8亿在农村;现在,农村已经破败不堪,到处是臭水沟,路坏了没人修,老人没人管,只剩下被市场淘汰下来的妇女儿童,进城打工的劳动力也只有很少的比例可以真正成为城里人,他们很大一部分还要回到家乡。
在何慧丽看来,那种“工业化和城市化将转移剩余劳动力,使农村人口只剩下5%或10%”的说法,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新乡村建设”。
温铁军先生说,用脚去做学问。而何慧丽则把深入农村、和农民结合起来的过程,当做“自我改造的一条路”。“他们说,教授卖大米,是角色错位,失掉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矜持,而我不这么看,”她说,“我去过印度的卡拉拉邦,那里有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手上有老茧,和农民一起做农话,脚上沾满泥巴,和农民吃住在一起,每次开完会把桌子一拼,睡在桌子上,这些都是那个国家鼎鼎有名的农业研究专家啊,你能说他们错位嘛?”
“欲化农民,先农民化”。何慧丽觉得,“卖米”是她的新乡村建设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