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人一样,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年代成长起来的何欣,早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或科学家,但在留学生活中,他改变主意踏入了投资这一行。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直接投资集团——美国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的何欣再回去看当初参与设计的建筑项目,觉得“怎么看怎么丑”。“我在读商学院之前和之后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回想起来,其实在大学时何欣的投资天赋就已经显露出来,当时他利用学校摄影部与只收外汇的宾馆之间的价差,“倒卖”柯达胶卷赚了不少请同学吃饭的钱。
何欣
我是1981年上的大学,在浙江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学习,上大学时看的第一部外语片是《飘》。那几年出国留学是一种风潮,我在大学里比较早就接触到一些外教,外教在中国的生活其实很寂寞,老师就常找我们去他们家里聚会,他们可以说是我的启蒙,同时也就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学术知识,慢慢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1985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作工程师,工资是60多元一个月。好在我在美国有不少亲戚朋友,不仅资助我还帮我同国外的一些教授取得联系。比较幸运,我拿到了加拿大交通部提供的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的奖学金,1988年去加拿大读工程硕士。当时我的梦想还是成为科学家,我们那一代人都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当时初三和高三都没读,就读所谓“快班”上了大学,一直的梦想就是硕士博士一路读下来。1991年在卡尔顿读完硕士后,我进了美国一家工程公司做工程顾问工作。
本来是要继续读博士,但后来在工作中碰到很多MBA,我发现他们的思维跟我很不同,听他们谈起金融、投资什么的对我非常有吸引力。当时我主要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做很多数学模型,非常乏味。我一想复合材料的博士和博士后要读5年,我做那么多研究将来会有多少人看?是否也考虑一下读MBA?
后来就决定读MBA,申请去了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舒力克商学院。毕业之后我就回到香港,当时香港刚刚开始发展证券市场,需要大量熟悉中国市场的分析员,1994年我回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是DBS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员,然后又到了日本的日兴证券做基金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