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透露,伊利现已和法国最大的奶酪企业合作生产。“不只是奶酪,冰淇淋、牛奶,我都要让人们感觉伊利是最好的。”他还借奥运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刘翔下一步的目标是跑进12秒,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突破1000亿,他要更快,我们要更强!”
单靠市场并不够
2005年伊利的两大动作让潘刚对其2006以及2008的规划感到“很有底”,即扩大二、三线市场与强化对奶源的精确化管理。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潘刚甫一上任就决定寻找新市场。他敏锐地发现,大多数乳品企业宁愿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一线市场大打消耗战、拼得“头破血流”,也不愿在二、三线市场投入更多资源。由此,他看到新的机会。他先是选择了浙江南部的一个小市场作尝试,两个月后,该地区销量翻番。
“我当时已经做好了初期投入1000万打水漂的思想准备。”他表示,2006年伊利会加大二、三级市场开发力度,特别是在江苏、广东等地,全国百强县亦是其计划的重点。
单有市场并不够,要做好乳业,奶源是关键。“未来中国乳业的发展瓶颈是奶源。奶源控制不好,市场再大也没用。”上任后,潘刚还开始在牧区大规模推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由伊利牵头建设规模化小区,挨家挨户地培训农民,为其提供优质饲料及防疫、配种。
以前农民都是分散挤奶,基层出身的潘刚深谙其弊:“数量不够就加水,浓度不够加米酒,品质难保证。”现在,他将挤奶点作了统一规划,从奶源始狠抓质量,“现在中国的牛都跑来跑去,哪里有伊利的小区,农民就把牛牵到哪里”,潘刚自豪地说。
与潘刚面对面
《每日经济新闻》:相比你的前任,你显得高调许多,为什么?
潘刚:虽然最近得了不少奖,但我还是我,我和伊利都没有变,我们仍然是踏踏实实地做事。
一个好的企业一定要让消费者知道。我们有最好的产品,但消费者还是不信任我们,不信任国产的奶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