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特种兵的突围

   2023-03-08 互联网4750
核心提示:1993年,一个叫阮小明的台州农民靠着借来的两千块钱,在两间破败的瓦房里办起了一个小作坊,生产缝纫机。  十年后的今天,这个

1993年,一个叫阮小明的台州农民靠着借来的两千块钱,在两间破败的瓦房里办起了一个小作坊,生产缝纫机。

  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小作坊已是一家以缝纫机为主业,横跨电子、铸造、包装机械、纤维等产业,在全球拥有29家分支机构的大型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宝石控股集团的成长速度一直是三位数。

  宝石如何在拥有上千家企业的中国工业缝纫机行业里,在老牌国有缝纫机企业和国外跨国公司的夹击下,得以迅速崛起并脱颖而出?

  瞄准海外,借鸡生蛋

  1994年,也就是创业的第二年,初出茅庐的阮小明来到广交会,手里拧着他在旧机床、土机台上拼凑出来的第一台带点机的缝纫机。因为交不起每天50块钱的代表费用,阮小明被保安当作小偷抓起来罚站一个小时。

  这次屈辱的会议却给阮小明的生存带来转机,让他接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订单——来自位于地球另一端的巴西。虽然只是一个500美元的订单,但让困顿中的阮小明找到了一个意外的出口。国内缝纫机企业竞争激烈,“何不直接冲向海外市场?”

  没有多少犹豫,阮小明就跨出了这一步。

  一句外语不懂的阮小明独自一人背着缝纫机,在拉美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玩命地跑,不少客户对这个来自中国台州的小伙子带来的产品产生了兴趣,但他们感兴趣的只是让阮小明做OEM,产品必须用他们的品牌,不得出现中国制造的标志。

  这让倔强的阮小明无法容忍。阮小明连夜让国内的公司注册了以巴西的国宝“宝石”“GEMSY”命名的商标,决心用自己的品牌打响海外战役。有了“宝石”这个品牌,阮小明长驱直入,在海外拉到不少订单。回到国内,再找到台州和温州的缝纫机企业,让他们来生产宝石牌缝纫机,完成订单。

  靠着借鸡生蛋的方式,阮小明掘到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一年,阮小明出口创汇达800万美元,创利税367万元。宝石也真正开始壮大起来,厂房扩大了将近百倍,在巴西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在随后的几年间,宝石的营销网络进一步覆盖到非洲、欧洲、中东和美洲。2005年,宝石的国外分支机构达到29家,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