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自己的轿车”
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造再多的车也是别人的辉煌。尹同耀说,奇瑞只能走自主开发和民族品牌之路。只有依靠自主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是自主品牌的惟一出路。
明确的目标,注定了奇瑞走上自主创新道路的必然性。
技术出身的尹同耀知道,得发动机者得天下。发动机也正是国内汽车产业的一个短板。
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奇瑞刚开始模仿他人的成功设计,再到系统集成,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最后到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新产品。
1999年12月18日,有着安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辆轿车下线。尹同耀带领奇瑞正式踏上了自主品牌的征程。
在压力中,尹同耀更是感受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重要性。为了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奇瑞在研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大:2005年,奇瑞研发经费达13亿,占市场销售额的比例达7%以上。这还不包括生产准备和模具费用。
2003年,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下设车身部、发动机部等八大研发部门。这个汽车研究院,汇聚了500多科研人才。其中海外归国人员有近20人,研究生学历的达150多人。
有了自己“国家队”研发阵地的奇瑞,已基本上完成了未来几年内的产品开发和设计初步规划。今后几年内,奇瑞将每年向市场上推出3到4款新车。”
奇瑞的开发模式不同于国内其它厂家。比如,其它厂家都是把整车交给一家国外设计公司设计。奇瑞则比较灵活。发动机项目是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的;与国外公司进行的变速箱项目合作开发和与欧洲设计公司的整车项目开发正在进行之中。
自主品牌新势力
国家最高领导人已经在关注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的建设和自主品牌的培植。而创建自主品牌正是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汽车行业大多是“外资主导型”,乘用车(轿车)占了汽车的很大份额,已经超过了50%,但仔细观察就可看出,国内轿车的资源都集中在我国的几个汽车大集团。而这几个大集团都是合资企业,而合资企业基本上都是技术主导型的。这说明,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我国乘用车(轿车)的技术主导权,而乘用车是我国汽车大集团业务的主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