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珍珠蚌的人工繁殖_三角帆蚌稚幼蚌的培育_育珠蚌的养殖繁育技术

   2023-06-15 互联网3080
核心提示:目前育珠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育

淡水珍珠蚌(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

我国有淡水蚌100多种,但适合养殖珍珠的蚌仅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目前,本地生产上用得最广、养殖珍珠价值最高的河蚌为三角帆蚌。日本的特有种――池蝶蚌与我国的三角帆蚌为同属不同种,它的主要品质指标优于三角帆蚌,产珠质量高,日本主要靠池蝶蚌培育淡水珍珠,目前,本地已有引进试养。

淡水珍珠蚌养殖

一、淡水珍珠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蚌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古异齿亚纲、真瓣鳃目、蚌科。河蚌属底栖动物,常年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的水底。三角帆蚌喜栖于水质清洁、pH值7-8、有微流水、沙泥底质的水域中。蚌通常以水中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小型桡足类和有机碎屑为食。河蚌靠鳃上纤毛摆动而形成水流,经鳃过滤而获得食物。生长适宜水温为15-35℃,繁殖最适水温18-28℃,水温高于35℃生长受阻,低于10℃即进入半冬眠状态。对低溶氧适应下限为3毫克/升。三角帆蚌在水温达18℃时(4月中下旬),性腺开始成熟,5-6月怀卵,排钩介幼虫。怀卵量40-50万粒/只,繁殖季节排钩介幼虫5-8次,在人工养殖蚌时,可多次采集钩介幼虫。蚌虽然怀卵量高,但由于变态发育复杂,培育成钩介幼虫的成活率只有10%左右。钩介幼虫离开母体后,遇鱼即以足丝及壳钩附着在鱼鳃及鱼体上,暂时营寄生生活。幼虫靠吸收鱼体的营养而发育变态,最后破囊而落入水底营自由的底栖生活。幼蚌出现了成体所具的胃、闭壳肌、肠管、斧足等器官,形态上已具蚌形。钩介幼虫所特有的足丝和钩均消失。

二、淡水珍珠蚌(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

(一)亲蚌的选择与培育

1、亲蚌的选择。亲蚌最好4-5龄、产过卵的。蚌形端正,壳色光亮,壳质厚实,珍珠层色泽光彩美丽,蚌体健壮丰满,外鳃完整无伤,喷水有力,闭壳力强。雌雄性比为1∶1或2∶1,亲蚌最好分别来自不同水系,以免近亲繁殖。鉴别雌雄对选择亲本配对很重要,性成熟的蚌除了性腺颜色上区别外,还可根据外观和鳃丝的特征来鉴别。雌蚌两壳比较臌突,壳宽较大,后缘较圆钝,外鳃鳃丝间距较密;雄蚌壳宽较小,后端略尖,外鳃鳃丝间距较疏。

2、亲蚌培育池的要求

(1)池塘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通风向阳,并具缓流水条件。

(2)水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1.5米为宜,保证水质肥而活,天然饵料充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