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育珠手术须准备以下工具:1、开壳器;2、木制手术架;3、木塞;4、滴管;5、开壳刀;6、尖头剪刀;7、切片刀;8、直头镊子;9、解剖盘;10、小片板;11、海绵;12、开口针;13、送片针;14、拔鳃板;15、其它工具,如桶、盆、刷子、温度计等。
(二)消毒及消毒液、保养液
1、消毒。手术使用的器具应装入一个较大的蒸煮消毒柜或消毒锅,每天早晨蒸煮。
2、消毒液。有金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配制浓度0.5-1‰。主要防止细胞小片、伤口受细菌感染,烂片和伤口化脓。

3、保养液。主要种类有PVP保养液,渗透压平衡保养液,能量合剂保养液,细胞色素C保养液,卵磷脂保养液。使用保养液的主要作用是:
(1)维持细胞小片内外环境渗透压的平衡、保证细胞小片离体后不被干死;
(2)杀菌灭毒,避免病菌感染;
(3)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珍珠质分泌;
(4)维持细胞呼吸所需的中性环境;
(5)提高手术受体蚌的成活率。
二、手术蚌的选择
手术蚌包括用于制取细胞小片的制片蚌和接受小片移植的育珠蚌。
手术蚌按年龄来说以整一龄为最佳,不到一龄次之。按大小讲一般采用7-10厘米范围。以上规格,将三角蚌人工繁殖时间提早到4月中下旬,再用网箱、冲蚌或网箱与冲蚌相结合的幼蚌快速培育,一般当年的8月底9月初,小蚌长到7-9厘米,达到手术蚌规格要求,就可以开始插蚌。
三、手术季节
3-6月、9-12月为手术时间,适宜水温为10-30℃,最适为18-25℃,蚌的伤口愈合、珍珠囊的形成和珍珠质的分泌等都与水温有关,在30℃的水温范围内,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天然饵料丰富,蚌新陈代谢旺盛,分泌珍珠质机能强,伤口愈合快,植片5-7天就能形成珍珠囊,10天后就能分泌珍珠质。春季与秋季比较来看,还是秋季手术较好,因为秋季及初冬(9月到12上旬),水温在15-25℃最为理想。若小蚌一时长不到手术规格,可继续培育到翌年3-6月。但插种手术一定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过了6月份,就是二龄蚌了,育珠效果就不好,如小蚌多,宁可不用。
四、手术蚌的手术前暂养
一是手术前7-10天将养蚌篓(箱)的污泥彻底洗净,将达到规格的蚌选出放在无泥的篓(箱)暂养,其目的是蚌早日脱泥,使蚌膜增厚,并增强拉力,便于制插。二是手术前一晚,把蚌取回养入清洁水池或盆内,采用流水或换水,使蚌体内的食物及污物排除,有利于制片干净卫生和插后伤口不受感染。
五、手术操作
(一)制片要求及技术要点
1、切断前后闭壳肌时,刀子不能左右偏,以免跨外套膜,影响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