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不可逆的,只有自己做强才有希望,以张文中为代表的民营零售业的“呐喊”也终于得到回应。今年7月,国家商务部正式公布流通领域里重点培育的全国20家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物美也被包括在内。
上世纪90年代,张文中离开他就职的政府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离开政界成为商人,如今当年的五六个创业者,创造了2万多人的就业,每年税收将近两个亿,每年几亿人次来到物美消费……
这些数据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的意义,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逐渐成为一个新兴阶层并日益活跃的今天,它们让张文中掌握了重返政治舞台的重要资本。
张文中的政治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和北京人大代表。
“非典”爆发的高峰期,各级领导频繁视察北京的物美连锁店,物美集团庞大的销售网络被赋予了“平衡物价、稳定人心”的政治重任……虽然角色、舞台在变换,但张文中绝非是一个跑龙套的人。
资本接轨
如果说从1997年到2003年,物美走过了从初创阶段向自我积累方式做规模的转变。此时与资本接轨,强化区域优势,是物美继续生存的希望。
2003年,物美在没有连续3年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放弃登陆主板,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物美依靠其京城第一大零售商的概念,发行新股8795万股,募集资金6亿港元。
现金流充沛,拓展了物美的扩张模式和经营模式。2004年,物美开始了自己的并购之路,先后以收购、重组的方式吸纳了北京超市发、京北大世界、天津大荣等多家商业企业的网点。
同时,为改善轻资产运营的状况,物美一改往日只租不买的方式,加强了对物业的投资,在北京先后购买了方庄、新街口等处的物业。
而就在物美2005业绩发布会上,张文中雄心勃勃,物美的资本本年度的开支为5亿元,拟进行的并购项目还有数个,目前尚在谈判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