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占地两千多亩的水产养殖基地,里面养殖了价值四千多万元的昂贵鲥鱼、刀鱼和河豚鱼。他就是郑金良,是这家水产养殖基地的主人。在当地同行眼中,他不仅是水产界的老大,还是一个敢于打破神话的传奇人物。
徐金发:刀鱼繁殖是没有先例的。你没有本事搞,他有本事搞,他搞出来就是神话。
江阴市水产站站长:国内是第一个繁殖成功刀鱼,这个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他是水产行业的袁隆平,是农民院士。

2012年5月27日,记者来采访郑金良的时候,他正准备去长江的安徽省安庆段研究野生刀鱼的习性。
野生的刀鱼、河豚鱼和鲥鱼被誉为“长江三鲜”。近几年,长江中这三种鱼逐渐稀少,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一鱼难求。
尽管长江中的野生刀鱼难觅踪迹,但每年老郑都要像这样到长江里去几次,寻找和研究野生刀鱼的习性。记者不免有些担心,这次长江之行,能看到野生刀鱼吗?
郑金良:还没有来呢。刀鱼来了,刀鱼来了,来了一条。
记者:这条有多大?

郑金良:这个不大的,七钱左右。
郑金良:有一条活的。
记者:还有一条活的?
郑金良:这个刚上网的。很难碰到网上出来有活的鱼,很难碰到。
记者:这个刀鱼什么习性?为什么很难捕到活的?
郑金良:它基本上出网就死,出网就死的。它是刚上网就把鱼捞上来了,它能活一段时间,但是超不过一个小时。
这次郑金良在长江里逮了九条大小不一的刀鱼,刚一捞出水面就死了八条,只有一条还活着。刀鱼应激反应大、出水即死的习性,注定了人工养殖的难度。水产界的人都知道,规模化养殖刀鱼是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