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创新本身就有风险

   2023-08-21 互联网2460


  对严介和的最新质疑始于不久前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针对这件事,严介和说:“太平洋建设集团还没有大到让四部委出文阻击的地步。在四部委的文件通知中,明确BOT、BOOT和BOO方式不在限制的范围之内,BT模式现在没有明确的说法,没有准确的澄清和界定。四部委发文针对的是一些短期工程项目,我们做的是长期工程,我们手上的3000多个亿的工程不是一下子就做完的,有的签了10年,有的签了8年,有的签了6年,最短的也签了3年。”

  大张旗鼓地并购国有企业,是严介和发家的另一种方式。仅2001~2003年间,他就接连收购重组了江苏的31家国有企业,目前,他并购的国有企业有上百家。感到一家一家的收购模式进度太慢,他还曾经尝试过打包收购的方式。“但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社会关注率太高,企业的阵痛太大。中国的国情是稳定压倒一切。但这种尝试我不后悔,不一定做什么事都要成功。创造首先要创新,创新本身就有风险,要付出代价。”

  “并购国企太难了”

  但是,即便是并购成功,在整合时失败者也比比皆是。机制差异、文化整合、人员安置、社会认可度等等问题,使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并购国有企业后,非但没有把国有企业做好,反倒把自己的企业拖垮,甚至使原本欣欣向荣的企业因此而夭折。太平洋为何对并购国有企业乐此不疲,而且能使并购后的企业都“非常成功”?

  “太平洋之所以能并购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里面有严介和。”谈到这个问题时,严介和激动起来,他站起身来大声地说,“并购国企太难了,我劝导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在做这种决策时要慎之又慎,这不是所有企业家都能做的事情。这比产业的升级换代、产品和经营的创新都不知要难多少倍。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成长背景、产业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异。真的是复杂到了不能再复杂。太平洋走过的路,其他企业绝对不能盲目效仿。因为你的企业里没有严介和,最根本的区别就在这里。盲目效仿我的人,99%都会以失败告终,效仿就等着痛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