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乐: 一群“凤凰”身后的男人

   2023-10-05 互联网2080

  每当碰到突发事件或重大报道,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果我是记者……”,而不是“如果我是管理者……”。尽管这样有时会妨碍内部管理,但我认为这纔是真正的“内行管内行”。

  记者:所以有人评价说,您投资凤凰只用了10%的财力,却花了90%的精力。换言之,就是您只用了10%的精力去管理剩下90%的财产。作为商人,您认为这样的投入合算吗?

  刘长乐:我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个媒体人──以前是记者,现在是媒体的商人。一个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资本积累和事业成就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最高的境界。这时你考虑的不再只是投资回报率,也不是如何增加市值,而是一种自我陶醉、自我满足。

  记者:凤凰卫视目前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企业的产品阶段和品牌阶段。然而,您自己也承认,您与默多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资本阶段的运作经验不足,反而对媒体本身投入了太大的热情。您认为这是一种缺点,还是一种优点?“写诗”的气质是否也可能妨碍您“做生意”?

  刘长乐:我今年已经50多岁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过,我下一步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人──我自己可以不必去研究资本运作,但我必须培养在金融、法律等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来为凤凰运作资本。一个人毕竟不能包打天下,而我宁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节目制作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