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乐: 一群“凤凰”身后的男人

   2023-10-05 互联网2080

  或许是命运的垂青,刘长乐就真的“长久快乐”下去了。1980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刘长乐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由于他本人块头大,嗓门响,语速极快,思维清晰流畅,很快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刘氏播报法”。这个“拿手绝活”不仅让他顺利地从普通记者做到高级管理人员,而且也为日后创办凤凰培养了一大“嫡传弟子”。

  1988年,刘长乐果断抓住时机,辞职下海经商,先是从事石油制品的中间贸易,而后又在房地产市场斩获颇丰。然而,就像他自己的一句名言,“先学会写诗,再学会做生意”,刘长乐的血液里始终澎湃着做新闻的冲动。这种难以言说的归属感终于让他在1996年创办了凤凰卫视中文台,并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开办欧洲台、美洲台、电影台和咨询台。

  “我的办公室在凤凰大厦9楼,可我总喜欢往19楼跑──那里是讨论节目制作的会议室。我特别喜欢和他们一起‘头脑风暴’。”刘长乐告诉记者,伊拉克战争期间,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整天围着伊拉克地图,亢奋地不得了,恨不得自己也“杀将过去”。

  然而,要是认为刘长乐只是个“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人,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投资传媒,特别是投资电视行业,正是他本人经商中最精明的一笔。他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内地电视媒体的广告总额只占G DP的0.5%都不到,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要超过1%,更不要说这些国家本身的G DP基数已经很大了。

  “所以,未来20年里内地的媒体市场将非常看好”,刘长乐肯定地说,“我看还不是8、9点钟的太阳,是5、6点钟的太阳。”

  记者:您最早从事的是媒体工作,然后下海经商,最后又回到了媒体这一行。即使现在身为商人,您是否仍然有在采访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冲动?刘长乐:可以说,做新闻是我与生俱来的冲动。现在我就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不太满意:我每天90%的时间都花在了内部管理、资金运作上,只有10%的时间来关心节目内容。但是就是这10%让我感到很亢奋,而且会很快地进入状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