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中国最后一个饮料大佬

   2023-06-15 互联网3040
核心提示:  当非常可乐在1998年推出时,人们都认为它会撑不了多久,但几年过去,宗庆后扭转了人们的看法。  如果中国13亿多人,每人买

  当“非常可乐”在1998年推出时,人们都认为它会撑不了多久,但几年过去,宗庆后扭转了人们的看法。

  “如果中国13亿多人,每人买一件我的产品……”,这个容易遭到嘲笑的梦呓,宗庆后做到了。在中国,娃哈哈产品已达到全国年人均消费10瓶以上的数字。2003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

  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宗庆后却不是目光短浅之辈。他很早就看到了大趋势:要搞国际化、学习跨国公司,最彻底的办法就是资本国际化。1996年,宗庆后拿出盈利最好的5间工厂,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达能、百富勤51%股份。

  引进外资的时候,宗庆后强硬的坚持主导权。在外资要求控股时,宗庆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牌子不变,董事长位子不变,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上职工岗位不变。

  在对跨国公司管理模式、营销手法的学习问题上,宗庆后很注意结合娃哈哈自身优势的运用。娃哈哈高层团队极其稳定又十分开放,十多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鲜血液,但很少有海归空降或猛然改革机构,也没有实行被不少中国企业奉为经典的时髦的品牌经理制度。

  一句话,在向跨国公司学习的过程中,宗庆后是一个典型的“拿来主义者”。

  在中国称得上企业家的人群里,宗庆后可能是最勤奋的一个。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时间奔赴市场一线考察。2002年8月,为新建分厂考察选址,宗庆后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

  这种勤奋精神来源于过去的艰苦磨难。由于祖父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父亲也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解放后宗庆后家庭非常贫困,兄妹5人,父亲找不到工作,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初中毕业后,宗庆后到了舟山马目农场,在一望无际的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