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莹早已下海了,不过那时多少有点闹着玩儿似的。在大学期间,她就与男友周松波租了一间小办公室,成立贸易代理公司,做过一些生意。而今,可不一样,选择什么职业和工作将决定她的今后乃至一生。好强的个性和执著的追求使她放弃了学校的分配,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开始创业时资金不足,恰巧在北大留学读经济学博士的男友寒假回德国,结识了医疗器械公司的老板和卷烟公司的总经理,李莹就做他们的代理商。她一人既是经理,又管财务,还是仓库保管员。她对医疗器械和烟草一无所知,看厚厚的医疗器械说明书像看天书,对两个行业的人际关系也是两眼一抹黑。她请人将说明书翻译成汉语。然后就硬着头皮跑医院,护士、医生、专家、主任都找,他们都是她的老师。协和医院的专家指点她:“心血管系统的医疗器械,阜外医院最需要。”她跑到阜外,中心主任看完资料说:“你们行业竞争激烈,来找我们的人很多,但我很欣赏你的率真和热情。给你提个建议吧,3月份北京有个会,全国心脏外科150多位专家出席,你不妨去参加。”李莹在这次会上认识了许多医疗器械专家,销售的大门也由此打开了。
做的第一笔生意使她终生难忘。1992年的一个冬夜,某医院急需一批心脏手术用的插管,虽然价值只有1600元,却是公司开张后的一笔“大单”,她顾不得天寒地冻,披上大衣,要了一辆“面的”,赶到医院匆匆把设备箱搬上楼,验收完,等着医院付款,催了又催,费尽周折,才挣了几百元钱。但心里却特别高兴。“回想起来,那时真的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比现在挣几百万还高兴。”
美丽的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