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福布斯》还是让沈爱琴“吓了一跳”,她说,当天看到报纸上公布的她有6亿财富时,马上问秘书:是谁汇报的?得知是办公室的人报的,想想就算了。
“我个人是不想上榜的,所以,当初还真想打电话证实一下。”
“那么,《福布斯》公布的6亿资产数字对不对呢?”
“如果是净资产的话就不符合了,要是算上全部的资产是有的。”
“丝绸和服装各占40%,以养殖业为主的生物科技占20%,还有房地产,我们才刚刚起步。”
第一桶金
她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女人。
1946年一个寒冷的冬天,沈爱琴出生在“天堂”杭州城外的一个普通蚕农家。家庭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都使她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与严寒和苦难的命运抗争。她种过田,割过草,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的艰辛生活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了办企业致富的强烈冲动。她后来办企业和把企业搞好的信念沈爱琴:最特殊的“首富”人物(上)特别单纯,就是让农民穿暖吃饱,所以她选择了丝绸和养殖。
她有一个艰苦的创业故事。
18岁,沈爱琴就入党了,并且很早就担当了县里的重要职务。农村的生活更使她深刻地了解农民,大队干部的经历让她更具备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勇气和自信。
1975年,她临危受命,接下了当时的杭州笕桥绸厂。那是一个面临倒闭的摊子,只有17台老掉牙的织机,22位刚刚放下锄头的工人,4万元的资金和十几万元的债务。
沈爱琴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道路。
她带着职工到先进的厂家去学习,拜师学艺;她“招贤纳士”,把国营绸厂的退休骨干和全公社有纺织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都请到厂里来;她还和职工背着绸缎,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听取顾客的意见,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