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真经 休闲零食“中国式”成功

   2023-10-05 互联网1910


  石岩将信将疑,将鸭脖子留下了。没想到,身为东北人的他对这种“辣嘴零食”几尝之后就欲罢不能。并且一些武汉的朋友也向他说过在武汉这种小食品的火爆程度。

  在经过多方调查后,曾做过“蓝猫饮料咕噜噜”、“他+她饮料”的石岩决定投资于这种武汉流行的小食品。

  但他没有急于开店。作为一个小小的鸭脖店,“莱双扬”为我们竖立了一个产出远远超过投入的成功案例。这个案例的中心点,就是“借”。

  “借”来成功

  首先,他为鸭脖子注册了人们耳熟的名字——“莱双扬”。借着电视剧《生活秀》吹遍大江南北的武汉热辣辣的暖风和顽强活出人生滋味的女主角的好人缘,莱双扬解馋坊在没有广告费用投入的情况下,小店在北京食品小街“簋街”正式开业的第一天就卖完将近600根鸭脖子,实现销售收入1800元。

  莱双扬解馋坊的老食客说,他们觉得最好的就是,无论在莱双扬的哪家小店买的产品,无论这家小店地方有多偏,鸭脖子和其他产品的味道始终如一。

  这是因为,在莱双扬小小的店面背后,是具有上万平方米面积、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工厂。这不但保证了莱双扬的味道始终如一,还为大规模生产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石岩在莱双扬解馋坊开业前做的另一件事。

  他租用了南京桂花鸭厂北京分厂的厂区,实现了较小投入“借”来大设备。

  同时,他在引进刘琼正宗的武汉鸭脖配方、引进武汉吉庆街工人操作的基础上,聘请在肯德基工作8年以上的高管参加公司的管理、经营,“借”来了科学的流程、制度制订的经验。

  就在这名气、工艺、流程、设备等“借来主义”中,莱双扬解馋坊完成了一个食品经营模式的初步准备。

  初开业莱双扬解馋坊就创下京城的小小“奇迹”:前三天,奇辣无比的鸭脖子竟然在北京卖得很好;1个月,人们竟然开始在小窗口前排队了;3个月,簋街8平米2个员工的小店有一天竟然创下了41300元的销售额;电视台来采访了,因为路过的人们说:“这在卖什么啊,怎么这时代买东西又要排队了?”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全国就有24个城市500多人申请代理经商,仅北京就有百人申请加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