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舒:非主流造就的河北首富

   2023-03-08 互联网4750

  倔强的独裁者

  杨卓舒的名字也很有讲究,只因敬慕前苏联民族英雄“卓娅、舒拉”,父母为他取名“卓舒”。6岁时,父亲被打成“右派”,直到1978年才平反,杨卓舒当了19年“异类”。杨卓舒身边的人说,正是杨卓舒年少时的经历造就了他叛逆、不守规矩的“非主流意识”。“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小时候的杨卓舒却最爱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我的奋斗》看了多遍,差点被当成“反革命”。他反叛、独立,不甘被命运摆布。

  杨卓舒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表述:“卓达的一草一木都姓杨”,“但我下面还有一句话,‘天下为公,卓达为公’。卓达是我一人所有,保持它的绝对高度统一,从另一方面来说,属于全体员工,属于社会。是我的企业,但不能有任意胡来的地方,我不敢有丝毫松懈,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杨卓舒拒绝过许多“格式化”的会议,“我不愿参加那样的会议,除非由我自己来主持。”这就是杨卓舒,“企图”永远占据着人生舞台的中心,不甘寂寞地垄断话语权,不愿谢幕、不愿当配角。

  不过,在一人“独裁”的“卓达王国”里,“土财主”杨卓舒魅惑的恩威并施为其树立了坚不可摧的绝对权威。杨卓舒身边有10个“保镖”。一个是司机,另一个常年接电话,剩下的8个人跟着他。他说这“完全是工作需要。”

  杨卓舒配备“保镖”的具体原因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在外人看来,这似乎和“鼻子事件”有关。那是1994年,杨卓舒下海搞房地产刚刚1年。一次,被征了地的农民和卓达保安发生争执互殴,农民受伤住进了医院。杨卓舒去探望,没想到农民怒气未消,抄起块砖头砸将过去,一下子把杨卓舒的鼻子砸得鲜血淋漓。这一砖,让杨卓舒在胆战心惊中痛感创业的“辛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