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零售商,定价和促销策略应该支持该商品在其所属类别的角色并与该类别在整个商店中所起的作用互相调和。价格和促销必须同时反映零售格局、当地居民的偏好和竞争态势。若正确加以运用,定价和促销完全可以与类别管理中其他的分类和布置工具组成有机的整体。
对于定价和促销的关注不应仅仅局限在零售商。作为产品分类的组织和管理者,厂商有强烈的动机来保证制定的价格反映产品特征和品牌价值。包装类消费品厂商必须要了解,定价暗含着促销的时机、折扣和补贴,从而最优化其类别并保证零售商架上商品的最大利润。相对于要同时管理多种类别的零售商而言,包装类消费品厂商通常可以在某一特定类别的商品上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获得相当的洞察力,他们通过与零售商的紧密合作,可以使用定价和促销策略来保证该类别产品的收入和利润得以最优增长。
从包装类消费品的生产和零售价值链来通盘考虑,定价和促销的决定需要从后方逆向推进。首先,通过理解消费者对价格和促销做出的反应,最优化零售商针对消费者的净价格,然后,最优化生产者针对零售商的净价格。接下来我们将说明,零售商和包装类消费品厂商有足够的资金去盈利。
盈利最大化公式
由于对系统的定价和促销的理解不足,他们通常没有被作为增进产品利润的工具而加以充分利用。多数的产品类别管理者将定价视为不可控制的,这使得定价决策成为一种臆测和非系统的行为。另外,最优的定价、促销和分类,这种需要持续的认识和改进的过程,依赖于高层领导集团的授权。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很多情况下得以持续的恰恰是错误的定价——某一部分产品定价过高或过低(或者更糟,根本没有区别定价),一些相关产品的销售下降损害了整体的产品类别和商店收益率,促销投入被无端浪费等等。
现在,全新的方法和工具极大的促进了定价和促销的判断。首先,定价和促销最优化必需的分散的数据可以从负责追踪记录每笔零售交易细节的对点销售扫描仪获得。此外,可靠的卡片数据和消费者面板数据同交易数据结合,对人口统计学以及各种可能的个人因素下的居民消费行为产生了相当的洞察力。ACNielsen和IRI这样的数据供应商可以提供整个行业的上述相关数据,相对于只使用某一特定零售商的数据,可以得到关于竞争形势的更全面的观点和见解。使用整个行业的数据,商业机构可以检查店铺内部和店铺之间的置换模式;而使用来源于单一的零售商的数据(即便是全国数据),他们不能直接衡量零售商之间重要的动态行为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