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而言,生存是当前第一要务,只有生存下来才有机会,这是思考所有问题的前提。因此,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更注重短期利益和追求利润是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在渠道运作上,虽然精耕细作的渠道模式相对于粗放式管理是一个进步,并且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理解和推行,却只会导致销售费用上升、经济效益低下,反而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这是营销经理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精耕细作:中小企业做不做
按社会分工,精耕细作原本主要由商家完成,但由于中国商业渠道远未成熟,厂家为充分占领市场,不得不派出大量的人员、投入大量的费用,对分销商下面的各终端场所进行开发和维护,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并运用广告、促销等手段拉动市场,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扩大销量。
从上述特点可看出,此模式的优点是铺货快、产品覆盖率和渗透率高;掌控终端;接近消费者、易与市场信息互动。单从市场表现来看,这种模式无疑是正确的。但其缺点是前期投入过大,企业难以承受,即不经济;企业集中资源后如不成功会伤元气,即风险过大。
精耕细作的本质是进攻战和消耗战,而在市场上有能力打进攻战的一般是行业挑战者,打防御战的是行业领先者,有一定实力的跟随者会打迂回战,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只能打游击战。大规模的精耕细作主要由行业领先者和挑战者完成,中小企业只能迂回敌后或暗中瞅准薄弱环节下手(对根据地精耕细作),避免硬碰硬。
换句话说,中小企业可以做精耕细作,但要以保护自己为前提。那么如何保护自己?我们既需要产品在市场上有好的表现,需要选定某些区域精耕细作,但又无法回避中小企业第一要务是生存这个大前提,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呢?
精益化营销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即在优先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区域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以“益”来衡量“精”和“细”的结果。应该说,这是当前中小企业最为现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