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VS脑白金:品牌与销量的对抉

   2023-08-21 互联网2530


  初看海王广告的确不错,但细细想来,其传播目的上却是产品功能、情感利益与企业品牌并重,主次不分;而诉求信息上贪多求全,主诉求语也是要么绕口令般令人费解(银信叶片“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心脏”,究竟是咋回事?);要么轻描淡写得无关痛痒(金樽的“第二天好过一点”究竟好过多少?);或是空洞泛化无所指向(“要喝就喝牛初乳”,消费者凭啥要喝?又是让啥样的人喝呢?)。以至于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模糊,难以形成基本的深刻的记忆点。相比“脑白金”诉求简单明了,一针见血、坚持不懈,既转移了消费者对脑白金功效的过分关注,又使其大大扩充了直接目标消费人群,以致“广告所至,市场为开”。

  众所周知,广告绝非单纯的艺术,其目的在于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有效促进销售的实现,可以采取夸张的唯美的艺术手段来表现。固然需要艺术来美化品牌,但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销售业绩,但在艺术与科学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绝对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保证广告的实效,它必须遵循一些原则,比如“信息单纯”“一目了然”“容易记忆”等,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广告不是供业内专家鉴赏玩味的,而是为了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最终影响消费行为。土的掉渣的“脑白金”,虽有恶俗烦人之嫌,却能一支独秀、与众不同,从而让消费者从混杂的广告信息中简单快捷地记住其产品及其功效,既提高了广告效果,又无形间节省了广告费用;而赏心悦目的海王则往往流于形式,让消费者记住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广告的唯美形式与离奇创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脑白金的广告正是遵循广告基本原则的极致者,虽形式粗俗有余,但绝对简单实效;而海王,则将广告完全艺术化了,唯美有余的形式反而成了内容的枷锁,背离了企业做广告的初衷,大有为了广告而广告之嫌。两者之间,同样的密集型广告投放,收获截然不同:脑白金是为了产品而产品,为了销售而销售,目标集中于销售促进,单纯守一,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销量,但却冷落了品牌;海王则仿佛是种下了优良的品牌与销量合一的“杂交种子”,却因不懂“精耕细作”与“杀虫除草”,收获的仅仅是空洞无物的品牌稻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