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应如何呈现数据化管理

   2023-02-10 互联网5350
核心提示:  想起一位HRD朋友的一件趣事。某年总经办为了写公司总结,要收集各部门的年度工作信息,他的人力资源部因为工作繁忙,超期一

  想起一位HRD朋友的一件趣事。某年总经办为了写公司总结,要收集各部门的年度工作信息,他的人力资源部因为工作繁忙,超期一天才上报信息。没想到,人家总经办的“写手”却一点不生气——没事,你们不用着急,我们直接用的你们去年的材料,反正也差不多!这个事情很快就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传遍了公司,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起哄,朋友更是无比尴尬…… 

  是的,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果“定性”多于“定量”一直是硬伤。但是,HR们也从未放弃过量化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贡献的努力,结果,这是他们主张自己专业性的最大筹码。在这个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日益受到质疑的年代,获得这个筹码的需求变得异常迫切。

  事实上,这种看似“功利”的要求并不是HR们追逐数据化的唯一原因,日益迭代的商业逻辑让企业越来越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但HR似乎难以承担这种任务,标准化的选、用、育、留流程和各大职能模块越来越失去以往的作用,但超越这些流程和职能究竟要做什么,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的情况,没人能说得清楚,似乎也没有一把万能钥匙。

  于是,HR们开始向财务人员学习,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前进的方向。但进入这个领域,他们却发现,并没有一个如会计准则一样的标准,前辈们发展出的各个流派纷繁复杂,反而让自己迷惘。但现在,随着各个流派的竞技,随着商业逻辑的展开,我们可以对一些流派说“不”了。 

  不应走向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将员工价值按照资产来处理,认为这是会计准则忽略的“表外资产”,通过计量企业为获得人力资产的投入(招聘、培训、薪酬)和人力资产带来的产出来反映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投入便于计量,但产出却难以计量,企业的绩效产出是各类资产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人力资源(资产)的贡献显然难以分离。 

  另外,人力资源真的具有资产特性吗?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拥有”只是暂时的,员工仍然掌握了资产流动的主动权。2009-2010赛季,足球巨星C罗从曼联转会到皇马,转会费为9400万欧元。的确,曼联对于C罗的人力资产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还不包括平时资产形成的收入)。此时,对于这种昂贵的、特殊的人力资产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显然是必要的。但是,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制下,对于普通的人力资产,企业难以规定相应的“转会费”或“违约金”来进行保护。可口可乐老板的那句话似乎是所有HR们的格言,“拿走我的一切,只要还有员工,我可以再造一个可口可乐”。但事实上,员工并不是资产,对那句话也有误读,宝贵的是他们沉淀下来的组织能力,而不仅仅是员工。

  事实上,在互联网商业的时代,人力资产的流动性会愈演愈烈。未来是人人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企业日益变成平台,与员工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外包关系。问题来了,你见过哪个企业把外包商的资产算作自己的“拥有”吗? 

  不应走向人力资源审计或成熟度模型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和人力资源审计的思想是一致的,即信奉通过执行标准化的流程能够提升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带来更高的组织绩效。反过来说,审计一个企业对于标准化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执行程度,就能衡量其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这仍然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执行某种流程与组织绩效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更像是一种必要非充分条件,某些时候,甚至根本不算必要条件,大多数时候,“规定动作”并不奏效,看似混乱的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也可能带来高组织绩效。原因呢?商业逻辑已经变了,不再是按部就班的工业经济逻辑了,所以,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再执着于管理模式,而应介入商业模式设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gaofa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