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控制创造绝对利润
通威10余年间迅速膨胀,不断有要求分股或期权之声。但刘汉元一概予以否决。他说:“企业的问题并不是一股就灵,其实各有利弊,广东某饲料企业,就因为分权后尾大不掉,内部管理和监控根本无法理顺;通威的分公司总经理如果持有公司股权,长久以后会形成惰性,也不利于集团规定分公司总经理必须3年一换的制度执行。还有,谁持有谁不持有,这认定也会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
刘汉元坚持认为,通威模式就是全国市场销售一盘棋,统一管理,总公司对各分子公司有绝对控制权,“这也许好,也许不好,但经过10多年实践,证明在通威这里效果是很好的,所以以后即使是跟其他企业并购、合作,我们仍然一定会坚持这一条。”通威无锡总经理苏向前对此表示认同:“我在正大干了15年,确实会感到缺乏激情。”
相应地,刘汉元采用年薪加奖金的方式对分公司总经理进行回报。
通威迅速状大,如何才能让所有有功劳员工得到激励,成了刘汉元新的课题。刘汉元说:“效率是短缺经济后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做企业不是简单的大,也不是简单地快,而是如何高效率运行!”从总部开始,通威推行一种名为效率分享计划的绩效考核体系,即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充分讨论给自己制定目标,然后通过提高效率而得到效率成果的一部分。“并不是老板给你发工资,每一分工资每一份薪水都是你自己打出来的。”事实上,通过员工提高效率,通威才可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1983年:谁选择了谁?
刘汉元,今年正好步入不惑之年,但他已经做了20年鱼饲料,他控制的通威集团连续6年牢牢占据中国水产饲料第一的位置,被称为鱼状元。
1981年,16岁的刘汉元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到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当技术员,当时刘汉元月工资41元。
那时的鱼是娇贵的奢侈品,普遍价格比猪肉贵3-5倍,春节时价差更达10倍。1983年5月1日,刘汉元在四川眉山县永寿镇永光电站尾水渠,建起了一个64平方米的金属网箱,投入了185公斤鱼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