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媒体称杨明为“当代唐玄奘”,描述他“西天取经”,将印度APTECH公司的软件人才培训模式引进了中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杨明解释说,引进这套模式,并非是他所为,他来的时候,这家合资公司已经运营一年了,他所做的就是“把真经念好”。
印度的软件外包在世界上很有名,它走的路是一种软件工厂的方式,把软件编程和测试当作一个制造业来对待,人员分工非常明确。其软件产业的成熟,客观上会对前端的软件人才教育和培训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这就是支撑软件工厂的教育培训模式。
杨明说,这很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在从单一型、小规模向多层次、大规模方向发展,从作坊式走向规范化的管理,把印度培养软件人才的模式引进来,进行本土化改造,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做了一件恰当的事情。
“西天取经的不是我,但我把它做成功了。我来的时候公司只有七八十万营业额,是赔钱的企业,而且不知道这种模式能否生存下去。我使它赢利了,目前体系营业额达2.5亿元。”说这话的时候,低调的杨明充满自信。
引入特许经营
杨明说,近些年来在教育上的新投入,大多集中在职业教育上,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工程型人才,都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育市场的发展方向也主要在职业教育上。“在职业教育市场上,无论是百年名校,还是新成立的学校,大家都是从头起步,机会均等。”
2000年,北大青鸟APTECH开始做IT职业教育,这在国内当时是没有的。杨明说:“我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新兴市场,进行了清晰、准确、稳定的定位,这个定位直到今天也没有变过,我们一直在沿着这个定位坚定地向前走。这种定位使我们和同行有了区别,现在看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是领先者。如果我们当时做技术培训,肯定是死路一条,比如微软、IBM做的IT培训认证,在技术、品牌、资金等方面,我们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一个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否则多少资金都会打水漂。”




